在台灣看報紙,必需敏感度夠,才會知道哪些新聞是敲邊鼓用的,哪些新聞才是媒體主軸。例如前幾天統媒打杜部長公子杜明夷原來只是前菜,真正的主菜是準備討伐高中歷史教科書中所謂『國父』不見了!根據『大陸』時報報導(尊重該報的風格,該報凡中國的新聞幾乎用『大陸』兩字取代,理應將報紙名稱予以正名),新版高中歷史第二冊《中國史》用詞大翻修,過去慣用的「我國」、「本國」、「大陸」等用詞,全改為「中國」;而清末具革命正當性意涵的「起義」,如武昌起義、廣州起義等,一律改為中性用語的「起事」,內容並加入兩岸分合和統獨議題。其它諸如將『日據』改為『日治』,也是『大陸』時報砲轟的重點。
『大陸』時報用大版面開戰,痛批自從2005年後高中歷史課本把他們淵源流長的中國史切割並淡化,其實不止這一次。從1995編寫教科書『認識台灣』的單元起,杜正勝早被統媒列為文化台獨的獵殺名單,這幾年的親中勢力更是使盡所有力氣要逼迫他下台。不過我有注意到一件事,統派打杜力氣已有衰竭現象,每打一次杜,排山倒海的力量不但打不死台灣派,反而提醒大家借力使力,將這股能量轉為推動教育台灣化的決心。杜部長接掌教育部後,光是這件高中歷史教科書的改革,就值得在建構台灣主體意識的功勞簿記上一筆。我看到有一台電視台的旁白說『這樣的改變苦了學生,因為他們得花時間適應』。簡直鬼扯!事實上學生一點困難都沒有,真的抗拒的是大部分過去從黨國教育中所培育出來的老師和歷史學者!
我們不妨再來看這批人是在鬧什麼。《中國史》用詞大翻修,過去慣用的「我國」、「本國」、「大陸」等用詞,全改為「中國」;請問有什麼不對,難道他們不是中國嗎?這些人動不動就罵人不要意識型態,其實他們就沒有意識型態嗎?當然有。只不過他們的意識是中國意識,我們的意識是台灣意識,兩者南轅北轍如此而已。
那我當然得反問了,為什麼中國意識就可以台灣意識就不行?在台灣培養『中國意識』是哪門子的教育學說?我國的歷史就是台灣史,中國史是屬於世界史的一部分。坦白講中國史單獨成冊我還嫌太多呢!試問,中國的宋朝如何更替,哪個皇帝統治多久用什麼典章制度,或五胡如何亂華干台灣何事?相反地,台灣人對鄰近的國家如日本、韓國、越南、菲律賓等國家的歷史與地理卻幾近完全空白,正常嗎?教科書為何不將這些鄰國歷史(中國當然也是外國)單獨成冊來教育?為何沒有人質疑我們的不教日本史就是『去日本化』、不教韓國史就是『去韓國化』、不教越南史就是『去越南化』?
至於台灣史單獨成冊,原本就是補足過去半世紀『去台灣化』的畸形教育。事實上一直到我們這一代(1960年代出生),台灣的歷史教育仍是徹頭徹尾的台灣『空白化』教育。台灣史如此,那中國史的部份特別是中國現代史/近代史呢?對不起,那也是『謊話連篇』的黨國教育。我以前在本刊寫過一篇文章,就指出早期許多台灣知識份子的覺醒,是先從拆穿虛假的中國近代史開始的。很多人出了國之後看到蔣宋家族在中國罄竹難書的野蠻史料,才驚醒過來,發現受騙之後更進一步才發現自己台灣史的空白與無知。
因此,拼執政所為何事?對我來講如果台灣人沒有掌握教育權,形同沒有掌握政權。台灣人要鞏固本土政權,必需先培養大量認識台灣史的人口,才有可能轉化為認同台灣的多數公民。一本台灣史教科書影響的是數十萬名未來的公民(學生),這絕不是什麼造勢晚會或Call-in節目可以取代的。新台灣周刊的社長老包常說『執政要拎牛鼻,不要牽牛尾』,什麼是牛鼻,什麼是牛尾?應該夠清楚了不必我們再說了吧!
- Jan 31 Wed 2007 19:38
『大陸』時報為何打杜?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