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的原作者叫南嘉生。
我覺得他分析得很好,特此轉載。
以下是全文,請閱讀。
----------------------------------------------------------------------------------------------
「臺灣大學生不如大陸用功?意志不夠堅定,克難精神不足?」
這是中央研究院院士對台灣及中國大學生觀察,所得到的答案,說真的,我對這一個題目沒有興趣,甚至覺得他沒有意義。
對於美國人來說,他們不會去比較他們的大學生的努力程度與中國、印度大學生的差別,因為等級不一樣,怎麼比呢?甚麼叫等級不一樣?學校的設備、環境、訓練方式等等都不一樣,甚至學校的經費也天差地別,怎麼比呢?美國人要比的,是美國大學生和歐洲、日本大學生的努力狀況,甚至不是一國與一國的比,而是同等級大學之間的比較。拿巴黎大學和美國二三流的學校比,有意義嗎?
中央研究院院士會拿台灣與中國比,那是中國對他們有意義,我們會重視這一些院士所講的話,那是那些院士講話對我們的感覺有意義。但是那樣的比較對台灣,真的沒有甚麼意義。
我記得小時候,我的老師說美國人因為不被九九乘法表,所以他們的數學程度都下降,被台灣的學生趕過去了。當時我感到身為台灣學生,真的很驕傲,美國已經沒有希望。
高中的時候,我的數學老師告訴我,他的學生到美國去,美國的高中老師都把他當作天才,因為他們高中教的數學內容,僅及台灣國中一二年級的水準,我的學生都會,所以他不用上數學課。但是到大學之後,我的學生越發覺得數學水準越不如美國人。
現在,我看到現在的大學生,幾乎人人手機一台,而手機內有計算機功能,有時候一些簡單的數學,他們也用計算機在算,實在。。。
反省我上述的成長過程,我現在才瞭解為何美國人不教學生被九九乘法表。可以很容易拿到計算機計算的事情,需要用時間去練習、去背嗎?因為環境不一樣,訓練不一樣,所以學生的努力、成績與反應也會不一樣。我們的腦袋不是用來記憶一些數學題目的答案,而是來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兩組學生在做比較,背答案的教育方式,在短期間,效果會比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訓練方式,成效來的大,但是長期來說就不對了。
我們大學生要比較的對象不是中國,而是先進國家,我們要問我們的學生,不只是他們的努力程度,更重要是他們使用現代科學工具的熟練程度,以及他們的學術訓練或邏輯訓練是否紮實。甚至要問他們做事情的態度是否正確,而這些和刻苦耐勞無關。
十幾年前,我和一位學法政學科的朋友一起去某一所大學的圖書館找資料。因為我踏進研究所教育的年資比他晚,所以他很好意的告訴我,怎麼利用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一年出一本)這紅皮書找資料。他說完之後,我很不好意思的告訴他,我們現在都不用這個工具了,直接利用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的網路、光碟資料在找。那位朋友的好意,我到現在都很感謝他,但是這一件事情也讓我深刻理解,使用好的工具可以讓人們用很快的方式找到好的、及時有效的資料。
我們大學生跟中國大學生比甚麼?沒有比的必要。
- Jul 10 Mon 2006 14:33
臺灣大學生不如中國學生用功?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